• 主页 > 知识问答
  • 教育,可以这么生动有趣:郑英如何用诗心和匠心让教育生活焕发光彩

    教师的工作琐碎、重复、平庸,很容易导致职业倦怠。如果我们在这些琐碎、重复、平庸中加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,对每一天进行“定制”,那么这一天就会有令人着迷的角度和侧面,教育生活就会变得生动有趣。

    郑英在新作《教育,能不能这么生动有趣》中,为我们描绘了她向往的教育生活。从教20多年来,她始终带着诗意和匠心行走,努力寻找教育的乐趣。在此期间,她遇到了不同的孩子,他们互相碰撞,创造出很多乐趣和魔力。

    郑英是为数不多的让我“感动”、“生动”的老师之一。她践行的教育就像一首优美动人的歌曲,舞动着优美的音符,闪烁着灵动的光芒,让遇见她的学生感受到教育的芬芳,享受教育的快乐。 “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!我们的外表会影响孩子们的精神面貌;我们站立的地方是一片教育田地;我们要修身养性,努力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丝光明”这就是郑莹一直在努力的方向。

    不断为教育生活创造“小福气”

    《教育家》:近年来,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。这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严峻考验。对于如何让中小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和享受快乐,您有什么建议?

    郑英: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工作、努力奋斗,这样幸福快乐才会流淌。幸福和快乐不在别处,而在现实生活中。

    比如家校通讯录,是每个班主任都熟悉的东西。但正因为我们天天看到它,我们往往就视而不见,觉得它没有乐趣,甚至把它当作一种负担。如果我们能加上一点“回声”,我们会发现它悄然变得更好玩。我把这本平凡的书视为与孩子们心灵交流的秘密渠道。每本书我每天都会认真回复,或讲解,或指导,或聆听。举几个例子——

    生活制造技巧_生活的制作方法_制作生活小妙招

    有学生留言:“为什么我每次来看你你都不在?”

    我回答:“为什么每次我不在的时候你都来找我?”

    有学生留言:“为什么每次运动会都下雨?”

    我回答:“‘运动’、‘运动’、‘聚会’每个词都有‘云’,所以下雨的概率比较高。”

    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声音总是“回响”,他们的积极性自然就越来越高。于是我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各样花哨的留言,有的表达对生活的感悟,有的调侃逗趣,有的倾诉烦恼,抱怨自嘲……一本普通的笔记本,成了人与人之间“窃窃私语”的通道。老师和学生。每天都有新鲜的灵感和创意涌出,这无疑成为了幸福的源泉。

    另一种方式是庆祝每个班级成员的生日,包括所有学生、老师和家长。每个孩子在热烈的掌声和祝福中精心许下心愿,分享甜蜜的蛋糕,品味父母送来的爱心礼物(如成长记录、电子相册等),发表成长演讲,拨打父母的家庭热线,还有一个独特的“定制”部分——我将谈论这一天的伟大之处。

    例如:11月30日是班上两个孩子的生日,而那天恰好是关于二战的。当大家听说今天也是丘吉尔的生日时,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,两个孩子兴奋地拥抱在一起;那年12月17日,当同日出生的孩子得知自己和偶像胡适同一天生日时,立即表达了自己的决心。未来的文学道路已经确定;当这位12月31日出生的军迷听说自己和五星级马歇尔将军同一天生日时,激动得无法自拔……于是每个孩子的生日都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,变成了神奇的,或许悄然为他们开启了一种新的可能性。

    这些都是教育中最常见、最普通的细节。它们不需要刻意制作或花费大量时间。它们在每个老师的手中,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。更重要的是,孩子会意识到乐趣无处不在,但他们喜欢“捉迷藏”,需要自己去寻找,所以他们愿意去创造。这样,幸福就不再是外界给予的,而是来自于自己。创造你自己的生活。

    制作生活小妙招_生活的制作方法_生活制造技巧

    《教育家》:从您的教育教学实例中,总能看到很多巧妙的教育智慧。这从学生称呼你“郑班班”、“郑老师”、“郑姐”等就可以看出,这些巧妙的教育智慧主要来自哪里?

    郑英:首先要时刻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,看方向是否正确。例如,人们通常将一类经常出现问题的孩子称为“问题儿童”。这样的表达会含蓄地给人一种负面的暗示,大多数人都会思考如何“应对”。如果把概念提升到更高的层次,所谓的“问题孩子”只不过是“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孩子”。是不是突然转过身去想如何帮助他?有了这样的想法,即使方法不巧妙,也会有积极的意义,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善意,这样更容易赢得他们的心。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向。如果你升级观念,你会发现很多教育谜团一下子就明白了。

    二是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学生,让你在不经意间看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都有自己的优点。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活泼的、不同的人,有优秀的“无忧无虑”的,也有平凡的“不听话”的。他们的生活中都带有独特的印记和不确定性。成长。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,我们需要少一些功利心态,多一些审美眼光。

    有了审美的眼光,我们就能轻松包容孩子的缺点和局限性,看到更多他们的闪光和感动时刻,并不断肯定和放大,直到有越来越多的闪光和感动时刻,每个孩子都会有自信和愿意主动建设自己,这样班级才会充满活力,丰富多彩,这就是快乐的源泉。

    三是培养一颗柔软的心,让你的善意和真诚成为你内心的自然表达,而不是技术性的回应。以下是孩子们在口中或笔下表达的一些细节——

    “那次全家出游,其他同学都是由父母陪同,甚至是老二、祖父母,只有我一个人。午餐时,同学们都在家人的陪伴下,‘敬酒’给大家看。”彼此之间,我紧张又尴尬,但你走过来,说:“我们去和干妈敬酒吧。”瞬间,我就摆脱了尴尬,变成了荣耀。 ”

    “那次我在公交车站等车,你正好路过,就带我一起去学校,还问我吃早餐了没有,那是我一生中特别难忘的时刻。”

    ……

    制作生活小妙招_生活的制作方法_生活制造技巧

    《教育者》:教师爱学生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,在教育中发挥爱的作用。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什么?

    郑英:关键是“看到”和“理解”。

    我们先来说“看”。

    这里的“看”是教育意义上的看。意味着你心里有孩子,你的眼睛会自动寻找他们,让他们知道他们“在”老师的眼里。

    每天早上走进教室后,我都会在讲台上站一会儿,目光会在每个孩子的脸上掠过,看他们的读书姿势和状态,以及他们的表情和肤色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有时当我的目光落在某个孩子的身上,他恰好也看着我时,我们在眼神交流的那一刻会心一笑。在教育的世界里,不要低估任何具有积极意义的细节。一个赞许的眼神或者一个会心的微笑,可能是拉近心理距离的秘密武器。

    每次课间休息,我都会去教室听孩子们的各种想法。有时我也会讲一些笑话,然后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笑。我常常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,走到那些沉默寡言、爱出风头的孩子们面前,提出一个吸引其他学生的话题,让那个孩子在那一刻成为空间的圆心。

    老师对学生的“看”是一种细心的关注,是一种无声的陪伴。如果我们眼里有孩子,他们就能感受到我们的“存在”,心里有一种安定感和支持感,可能会开始愿意表现自己,从而打开心灵发展的界限。

    我们来谈谈“理解”。

    生活制造技巧_生活的制作方法_制作生活小妙招

   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。比如,对于那个喜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,经常扰乱课堂节奏的孩子,你不妨在下课后告诉他:“农田里最好的玉米,要留到最后,因为它是用来做菜的。”你在老师眼里就是一颗玉米粒。” ”,而不是在课堂上严厉指挥他或者用眼神阻止他,或者在课后说教劝说他给其他同学一个机会。

    还要了解孩子隐藏的痛点。所谓隐性痛点,就是那些外人不易看到,但却能真正影响孩子幸福指数,甚至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问题。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并冷静地清除它们。比如,一次秋游,我在远离班级大本营的地方看到了一个男孩。他刻意的距离让我更加注意。午饭时,我看见他一个人坐在桥上,吃着从家里带来的馒头,喝着白开水。我突然想起他的家庭情况,心里难过,自责。但我并没有急着往前走。我反而等他吃完饭,然后找借口走过去和他聊天。到了第二学期春游的时候,我是有备而来的。我还带了开水和馒头,然后借口跟男孩一起去了。到了午饭时间,我吃了自己带来的馒头,喝了一些开水。男孩看着我,也开始吃东西。老师和学生边吃边聊,气氛融洽。对于贫困学生来说,真正的关爱不是施舍,而是尊重和帮助,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,让他们得到帮助、感受到温暖,享受平等和尊严,而不是自卑和尴尬。

    生活制造技巧_生活的制作方法_制作生活小妙招

    用自己的外表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

    《教育家》:中小学生德育知行脱节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。作为一名道德法治教师,您对此有何想法和做法?如何实现德育与学业生活的有机融合?

    郑英: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做的就是从自己做起,做一个在乎自己言行的人,给孩子设定一条学习的“具体路径”。教育的神奇之处在于,老师的风格会在学生身上留下“印记”,类似于“遗传”。他们不仅会模仿老师的言行,还会感染老师的精神气质。教师是学生成长的“活”教科书。他们的行为和风格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导。这种不言而喻的教学远比仔细地讲道理要好,因为它会让学生因为感到平等而愿意主动,也会因为看到具体的模板而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。

    以一个常见的教育细节为例:有一次,我班的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与科老师打架。老师一脸生气,孩子满脸委屈。对此,我向涉事同学表达了两点意思——

    首先,你是一个好学生,王老师是一个好老师。这样的冲突岂不是双输吗?孩子一听这话,原本愤怒的表情也平静了下来。第二,需要我介入吗?如果是这样,请告诉我全部真相,尤其是关键细节;如果没有,那就自己处理。

    孩子想了想,表示要自己处理。我不再追问,而是低声对他讲述了沟通和相处的秘诀——真诚和善意。中午吃饭的时候,老师过来陪我吃饭,说他当时有点冲动。而我仍然不知道那堂课上发生了什么。

    如果我们遇到问题不逃避、不推卸、不指责,保持冷静、优雅,坚持自己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勇敢地面对问题,充满自信。

    《教育家》:在《教育,可以这么生动有趣吗》中,总能看到一些蕴含着教育哲学的有趣故事。这些一定是与读书密不可分的。请谈谈您的阅读感悟以及阅读对教育教学的帮助?

    郑英:很惭愧,我的阅读速度很慢,所以读的书比较少,阅读范围也比较窄。不过,我有一个优点,就是一旦读到东西,我就会仔细地读,会读一些让我感动的书。这些句子会被一遍又一遍地回忆或思考,并且会不知不觉地与自己的教育和生活联系起来。

    这种认真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对我帮助很大。当我读维安的《大地之物》时,我会有亲近土地的意识,体会季节带来的韵律,让自己过上轻松、平和的生活。读了《朱光潜谈读书》,我深深体会到读书使人知道“光”在哪里;读完《一本你会喜欢读的极简欧洲史》后,我也尝试用独特的视角来切入。不仅获得了历史知识,还获得了学习历史的方法。

    当然,有一个前提,就是挑选大浪过后的优秀书籍,而不仅仅是畅销书。阅读优质书籍就像与哲学家对话,可以滋养万千精神气息。这些是为教育教学奠定基础,而不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。增加的是“内功”。

    在我看来,教师的阅读还有另外一层意义,那就是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具体的榜样。当我早上在孩子们读书的声音中安静地读书时,一些孩子会关注我读的书并买来阅读,从而增加了对话和共同话题的机会。更重要的是,当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好处和快乐时,他们就会主动踏上阅读的“长征”。可见,教师热爱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行为。

    本文经“光明社教育家”(ID:jyjzzwx)授权转载

   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xnzxjz.com/html/tiyuwenda/10459.html

    加载中~

    相关推荐

    加载中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