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息传出后,各种声音涌现,其中最突出的是“博士生的心理真的这么脆弱吗?”作为一名女性博士。同学们,我想就“我该不该读博士”的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。以及“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”。
在攻读博士学位之前,我几乎没有犹豫过。毕竟,我想攻读博士学位。当我还是一名本科生时。为何年纪轻轻就有如此“远大的目标”?这或许和我从小的野心有关系。
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,当大家还在写“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”这样的文章时,我其实想成为一名法官。
小时候,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看社会新闻。我看到了很多阴暗面。我一直觉得首席法官可以改变这些事情,所以我从小就想当一名法官。大学选专业的时候,我毅然决然地考了法律,但因为成绩不好,儿子,我去学政治学,认为“政治和法律”是分不开的,所以我就一边照顾自己一边学习。来了。
后来,基于自己的专业理解和职业规划,被推荐到浙江某大学读研究生后,我就踏上了出国读博的道路。这条科研道路不是心血来潮,也不是头脑发热的选择。
为什么要攻读博士学位?
为什么选择攻读博士学位?这是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,也是最重要的问题。
随着“留学热”和企业招聘的学历要求,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了出国留学、深造的道路。
我问过身边的一些同学和朋友,为什么选择读研/博士,得到的答案是“工作好找”、“父母希望”、“我喜欢科研”、“我没有还没决定要做什么,所以就去学习吧”。回答。
在这众多的答案中,可以说基于喜好和兴趣的人是少之又少。这就是为什么有句话说“其实99%的人都不适合读书”。
公平地说,谁喜欢读书?
说得更世俗、功利一点,读书只是达到某种目标的手段,而这个目标可以是找到一份好工作,也可以是实现自我成就。这些目标就像挂在兔子面前的胡萝卜,让兔子不停地跑,即使跑得很慢,它仍然在前进。
但值得一提的是,获得博士学位和找到好工作并没有直接的联系,除非你感兴趣的公司有明确的博士学位要求。读完博士后,我的职业规划路径没有变宽,而是变窄,窄到只剩下科研院所和大学了。而薪资待遇,尤其是高校的薪资待遇,可以说是非常悲观。
因此,如果你想要高薪,读博士要谨慎。
那么,除了这些目的之外,纯粹的爱好也是有价值的,所以如果你发自内心地热爱读书,不求名利,那么请联系你的导师提交申请。
除了有目的的阅读和有兴趣的阅读外,对于有“不知道做什么,就看书”为目的的学生要特别注意。
无论在哪里攻读博士学位,都与本科教育和研究体系完全不同。与国内博士相比,国外博士更加独立。
曾经有同学很不解地问我:“作为一个文科生,你不去实验室,也没有硬性的会议或科研要求,写完论文三、四分钟就毕业不是很容易吗?”四年?”
同学,我想你可能对PhD有一些误解?国内博士有硬性的文章要求,这让科研显得有点被动(原谅我这样评论,但我确实这么认为),但好处是,对于自律性较弱的人来说,这些要求就像指南一样,告诉你接下来要做什么。
国外的博士,尤其是文科博士,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来选择自己的导师。他们甚至没有实验室。当他们遇到“散养”的导师时,别说指导,他们都依赖他们。自己的。
因此,在看似宽松的环境下,自律性较弱、时间管理能力较差的同学在读博之前确实需要三思而后行。因为攻读博士学位。并不像看书那么简单。如果攻读博士学位。只是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时的随机选择,我认为你无法适应博士的生活。
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?
但我觉得读博士没有绝对的适合或不适合。然而,仍然应该考虑一些性格特征。
独立思考的能力:这个特质对于每个做科学研究的人来说非常重要。不仅是博士生,硕士生也应该有。科学研究绝对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成。复制粘贴并不能解决科研问题。独立思考的能力意味着你不仅要批评别人的结论,还要实时批评自己的结论。
我的导师曾经告诉我:“你可能不是你所在领域的开创性人物,但你的博士研究一定对这个领域有用。”声音太大了,我瞬间感觉自己肩上担负着一个使命,而完成这样一个使命的前提就是你必须独立思考,哪怕你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。巨头能给你的只是一个平台,视角才是核心。
抗压能力:如上所述,“博士自杀”事件让社会质疑博士群体承受压力的能力,但抗压能力不仅对医生很重要,对每个人也很重要。
有时论文写不出来,我就会向导师抱怨“生活真是太艰难了”。导师告诉我:“进入社会后,你会发现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”。我想,像这样的认识对于很多已经步入职场、想要重返校园的同学来说是特别深刻的。
然而,攻读博士学位。绝对不是逃避社会的方法。相反,你应该在博士期间培养较强的抗压能力并进入社会。
我一直认为,博士与其他人相比,不仅在学历上更胜一筹,而且在心智成熟度上也更胜一筹。毕竟,博士毕业是相当困难的。每个博士生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,但一般来说,他们无法产出数据、论文或实验。其中一些还涉及家庭结婚压力和经济压力。
对于学业压力,只能自己调节。不过,如果面临逼婚等外界压力,还是建议大家在家讨论一下。毕竟,只有解决了你的后顾之忧,你才能学好。
耐心和毅力:之所以提到这一点,是因为博士生确实不同于本科生和研究生。大多数博士生的生活是枯燥而单调的。这并不是贬义。没有社交是因为他们无法阅读所有的文学作品。 ,实验没有结束,也没有时间社交。所谓的耐心和毅力,简单来说,就是坐以待毙!
我曾经遇到过一位科学博士,他必须不间断地进行6个小时的实验。作为一个文科博士,嗯,读半天文学对于他来说是常有的事。在社会发展如此之大的今天,能耐得住孤独,有耐心和毅力完成科学研究,确实是非常难得的品质。
自律与自觉:读博是一种实践,这个过程是极其漫长的,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,你面对的只有一个课题。我周围的朋友都佩服我,因为我花了三四年的时间研究同一件事。我理解他们的“钦佩”,因为我也钦佩那些花费数年时间研究天体和病毒的人。
每个博士生都应该有管理时间的能力,因为文献和实验会等你,但时间不会等你。前段时间我看过一篇文章,说80%的学生都患有严重或轻度的拖延症。
我对拖延症的理解其实就是对困难的恐惧。那么如果博士生有拖延症怎么办?好吧,也许什么也做不了。
其实我觉得学习的时候,不怕慢,就怕站着。如果你今天状态好,你可以做得更多;如果你今天状态好,你可以做得更多;如果你今天累了,可以选择只做几个小时,但一定不要停下来。人们会习惯性地选择安逸的生活。一旦停止,他们可能就无法重新开始。
“挣脱”的勇气和决心: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很多人在读完博士后才发现。研究表明这不是他们期望的生活。他们觉得放弃很可惜,继续感到尴尬,于是他们开始犹豫、徘徊、在痛苦中挣扎。
虽然我对自己的学科依然充满热情,但我觉得如果真的到了热情消失、初衷改变的那一天,我会选择放弃。
讲完了我认为博士生的这些特点,我还是不能肯定地说谁适合读博士,谁不适合读博士。因为攻读博士学位并不一定要在某个时间点开始,你可以选择现在就开始,也可以选择先工作几年再开始。
没有人绝对适合某件事,自然也没有人绝对不适合。每当有人来问我“你想读博士吗”时,我经常建议他们在决定之前三思而后行。这不是玩笑,因为博士的生活。实在是太单调了!那么,在面对如此重要的决定时,为什么不应该三思而后行呢?
如何在单调的博士生活中给自己减压?
放下手头的事情,找个机会,背上背包,出去走走。生活不仅仅是学习和工作。如果你觉得自己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,就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坚持下去。如果换个环境和心情,继续下去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。
我们总是面临着各种或大或小的压力,学会调整和释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。
周围的朋友总觉得我过得很开心,甚至颠覆了他们对女医生的印象。
我很好奇,你为什么不高兴?学习和享受从来不冲突。
前两天听了一首歌,觉得里面有一句歌词特别好,所以分享给大家:
愿你永远高贵
阳光照射下的白色寺庙
三月的春天永远不会过时
伸手摘星
疯狂、疯狂、喧闹
温柔还为时过早
事实上,是否要攻读博士学位。或不攻读博士学位不是一个重要的选择。 “博士。”只是一种生活方式。
当你淡化别人认为“光荣”的事情时,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了。
当我们二十多岁的时候,人生就有无限的可能。我们可以疯狂并享受乐趣。让我们抛开限制,做我们想做的事。现在温顺还为时过早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xnzxjz.com/html/tiyuwenda/10496.html